DB62∕T 5042-2024 白刺灌丛保育技术规程(甘肃省)

ID

B2E4D0F799E042708F81F1D3DE4FC1DC

文件大小(MB)

0.51

页数:

8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5/2/25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40,CCS B 64 □B62,甘 肃 省 地 方 标 准,DB62/T 5042—2024,白刺灌丛保育技术规程,Technical protocal for Nitraria tangutonim consen ation,2024 - 09 - 20 发布2024- 12- 20 实施,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62/T 5042—2024,目 次,前言.II,1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 1,4封育保护.1,41封育对象1,4.2 封育目标.1,4.3 封育方式.1,4.4 封育年限.1,4.5 封育措施 2,5 补植造林..2,51补植造林适应条件 2,5.2 树种选择 3,5.3 补植技术.3,6抚育管理.3,61 平茬3,6.2 促进种子萌发和萌根.3,6.3 补水.3,6.4 有害生物防治.4,6.5 火灾预防 4,7档案管理..4,71建档要求.4,7.2建档内容 4,I,DB62/T 5042—2024,* t -,刖 3,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归口,本文件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山丹县湿地保护站、国营民乐县六坝林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文智、罗维成、王多新、刘希芹、徐发辉、陈志宏、杨淇越、王涛、屈丽梅、,赵玉娇,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负责解释,II,DB62/T 5042—2024,白刺灌丛保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白刺灌丛封育保护、补植造林、抚育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我省白刺灌丛的封育保护、补植造林和抚育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LY/T 3027沙鼠防治技术规程,DB62/T 4347白刺夜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白刺灌丛,白刺CNitrariatangutom-)为英黎科白刺属灌木,属超旱生植物,适生于沙漠边缘、丘间低地、石质戈,壁滩、以及轻度盐渍化潮湿地段。在风沙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白刺灌丛拦截并积累沙物质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白刺沙包,即白刺灌丛。在我省分布的白刺属植物共有4种,分别是白刺(Nitrariatangutorum),俗称唐古特白刺;泡泡刺(Nitrariasphaerocarpa),俗称球果白刺;小果白刺(Nitrariasibirica),俗,称西伯利亚白刺;毛瓣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俗称大白刺;其中白刺和泡泡刺分布面积较大,4封育保护,41封育对象,白刺灌丛分布区灌草综合盖度W40%的区域,4.2 封育目标,灌木型或灌草型,4.3 封育方式,全封,4.4 封育年限,1,DB62/T 5042—2024,年平均降水量200 mm以下区域,白刺灌丛封育年限为4 a.6 a,年平均降水量200 mm.500 mm区,域,白刺灌丛封育年限为2 a.4 a,4.5 封育措施,451设置围栏,在人、畜干扰频繁区域,可设置围栏,材料以刺丝为宜,立柱应坚固结实,分布均匀。围栏应完全,闭合,高度和宽度以有效阻挡人、畜干扰为宜。封禁区面积过大时可分区围封,分区面积以1000hm2.,1500 hn?为宜,45.2设置界碑界桩,人为活动干扰小的区域可设置界碑和界桩,以示封禁界限。界碑界桩宜交替设置,界碑间距以500,m为宜,界桩间距以50m为宜。界碑界桩宜用混凝土制作,界碑正面刻写“封禁区严禁人畜进入”等字,样,规格以长150 cm、宽50 cm、高15 cm为宜,地下埋深50 cm。界桩正面按照阿拉伯字母顺序依次刻,写编号,规格以长80 cm、宽25 cm、高10 cm为宜,地下埋深30 cm,45.3设置标志牌,在封育区人员活动频繁区域或路口设置标志牌,标志牌正面标明封育区项目名称、四至界限、面积、,封育期限、项目负责人、管护责任人;标志牌背面标明封育区禁止事项。封育区面积较大的,宜设置,2块.4块标志牌,45.4设置管护站(卡),封育区距离管护站点超过20 km的,宜建设管护房,设置管护站或管护卡,45.5人工巡护,封育区周边人畜活动频繁地段,应实施人工巡护,巡护面积667hm2/人.lOOOhn?/人,平均巡护频,次4次/月.8次/月,每次巡护覆盖面应大于巡护区面积的50%,防火期应达到100%。每日巡查结束后应,做好巡查记录,内容包括巡查时间、地点、天气、植被生长状况、是否有火灾隐患、有害生物发生及周,边人畜活动情况等,45.6封育作业设计,按 GB/T 15163 执行,45.7封育作业质量和成效评价,按68/115163执行,5补植造林,5.1 补植造林适应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进行补植造林:,a)白刺灌丛分布区天然植被稀疏,地表裸露面积>25m2,植被盖度低于近20%的区域;,b)白刺灌丛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为害、林业有害生物为害程度达到成灾标准,植株死亡率210%的,2,DB62/T 5042—2024,52树种选择,应选择一年生白刺容器苗或乡土沙生灌木树种,5.3补植技术,补植技术措施按GB/T 15……

……